黄江“民星”齐登台,轮番展现“文艺村超”风采
​黄江镇文化服务中心 2024-06-17 08:51

再大的风雨也阻挡不了黄江人的文化热情,6月15日,黄江镇“文艺村超”之春季“村晚”文化惠民联赛在黄江镇科技公园广场举办,15支“民星”战队如约与大家相见,轮番展现黄江镇“文艺村超”风采。

小轮车表演、器乐串烧、麒麟功夫拳、麒麟表演,花样篮球、客家童谣、民乐小合奏、太极、群舞、独舞、独唱……“高手”在民间!

经过激烈角逐获奖名单最终揭晓:

“民星”齐登台,“村晚”热起来!

现场表演精彩绝伦,将民俗风情、乡村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村、新气象,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自信中以精彩表现“燃爆”现场。

活动共吸引1200人次“村里人”现场观赛,现场掌声如潮、气氛热烈。

“民星”背后的故事

本次活动由东莞本土笑星安冬、邵权两位老师主持,主持风格幽默有趣,为现场观众送来了欢乐。在两位老师的“领路”下,观众们感受到了黄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麒麟传承随处可见。由黄江镇实验小学带来的《麒麟表演》,传承自本土麒麟文化。小学融慧班“鼓舞共融”社团立足“共融向慧”的课程理念,以麒麟舞、鼓、锣、镲为特色,打造“和慧”麒麟队。本节目今年还受邀参加了首批广东省内涵建设示范项目和特殊教育精品课程(东莞地区)结项暨松山湖片区融合教育社团展示活动。

黄江实验小学融慧班麒麟队的陈逸瀚介绍,麒麟舞讲究的是默契配合,精髓是对动物的模仿。“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教导,感谢村超大舞台,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麒麟功夫拳《大洪拳》则由黄江镇黄京坑麒麟队队长张文胜率队展演。张文胜是黄京坑麒麟第五代传承人,麒麟功夫拳《大洪拳》充分展现非遗魅力。1908年,第一代麒麟功夫洪拳师傅前往广东罗浮山少林寺学习,1911年回黄京坑任教,至今有113年。本次节目展示的拳套共有四套,反马纳脚、四门拳、半边蝴蝶、左右回门,其中一套是只有“师傅”级别才会的拳套。

活动现场的“客家风味”,不仅有麒麟,还有黄江镇长龙小学展示的客家童谣《月光光》。

长龙小学是东莞市第四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月光光》是经典的客家童谣,它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朴实无华的歌词,抒发了客家人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怀。同时,这首歌也撑起了在外漂泊的客家人思乡的精神支柱,是客家人思念家乡故土的“月光曲”。童谣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已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江人的“村晚”,不仅是“传统”的回合,更是“新时代”的秀场——黄江的“冠军团队”也站上了“文艺村超”的舞台。

倒立、旋转、稳稳落地……在本次联赛的特等奖节目《小轮车表演》中,七位平均年龄10岁的黄江小轮车队队员与自己“搭档”小轮车配合默契,花式秀技术,赢得了现场观众一片掌声与叫好。

小队员们所在的小轮车队,一直都是黄江的骄傲。团队现有小轮车世界冠军周惠敏,曾代表国家队在2023年自由式小轮车世界杯三站赛事中,勇夺两站赛事冠军;团队教练员张智勇是原国家队主力队员,也是众多国际赛事的冠亚军得主。

2023年,黄江小轮车队获得广东省青少年自行车(小轮车)锦标赛金牌4枚、团体总分第三名、体育道德风尚奖。现队员刘浩冉在2023年全国自由式小轮车锦标赛男子青年组的比赛中荣获冠军,在2023年国际自盟自由式小轮车国际一级赛(四川·武胜站)中获得少年组第一名。

刘浩冉今年仅12岁,但已练习小轮车6年,他说,今天舞台上表演的只是平时训练的一小部分,希望未来能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10岁的肖茜

熙直言,自己很喜欢小轮车,平时训练虽然辛苦但开心、满足,希望未来能与前辈们一样,为国争光。

“海选而出的15支队伍所代表的每一种文化,如麒麟舞、小轮车竞技,都是黄江的文化瑰宝。”黄江镇文化馆负责人叶春丽表示,东莞市四季村晚暨文艺乡村超级联赛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黄江人民的文化生活,接下来,黄江也将围绕“村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进一步传承黄江文化瑰宝,唱响百姓美好新生活。

    阅读   0
    点赞   0
    邓燕芬 小编
    2024-06-17 08:51:50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